从充电难到补能快,只差一个“双枪”的距离(来源:汽车纵横网 http://www.autoreview.com.cn)
每每和“故宫的雪”一起登上热搜的,往往还有电动汽车的充电和续航问题。电动汽车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体验好不好,充电是关键评价标准之一。
新一轮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其实上半场的电动化远未结束,围绕着核心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一系列创新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核心原因是,当前的电动汽车仍然存在消费痛点,如充电补能慢、低温充电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800V高压平台应运而生,目前众多的车企开始陆续上800V高压平台,通过提升电压实现快充。曾有观点认为,是保时捷于2019年发布了市面上第一款800V高压平台量产车——保时捷Taycan,但事实上,早在2015年,比亚迪就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能的中国方案,即超前量产了800V高压平台,并搭载于秦EV和唐DM等车型,使车辆拥有更强性能,零百加速快至4.9秒;更长续航,从300公里提升到450公里;更快充电,30千瓦升级到60千瓦。
只是,当年,有800V的车却无800V的桩,500V以下的低压桩占比超95%,所以即便拥有这项技术,受限于基础设施,还是无法完全发挥其作用。不过,比亚迪拥有的充电技术可不仅局限于800V高压平台,要是细究起来,那只是冰山一角。
五大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比亚迪为业界以及消费者所熟知的是核心三电遥遥领先,但其实充电和动力电池以及电控是紧密相连的,在这方面,比亚迪同样遥遥领先。
目前,比亚迪拥有五大全球首创的充电技术:800V高压平台技术;升压充电技术;双枪超充技术、复合直冷技术、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这些技术具备两大特点,第一是均为业内首创,第二是解决充电实际问题。
800V高压平台技术,自不必多说,虽然是一项挑战极大的技术,但比亚迪干出来的时间是2015年,这时候同行们还都是低电压,比亚迪超前行业2-3代。
800V高压平台技术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有高压车,但没有高压充电桩,为了解决高低电压不兼容难题,比亚迪全球最早推出了升压充电技术,通过升压的方式,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所以比亚迪的电动车走到哪里都可以充。
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则有A+B两条充电回路,两条回路可独立运行,也可同时工作,A和B快充口对称地布置在车身后部左右两侧。双枪超充模式下,双枪车辆可根据车辆自身需求智能调用第二把充电枪的输出能力,使整车的充电电流翻倍,达到整车最大充电能力。以腾势N7为例,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双枪超充是通过升流的方式来提高充电速度,而这对电池热管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为此比亚迪又研发出来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为用户超充安全保驾护航。
当然,面对让所有车企谈“温”色变的冬季充电难问题,比亚迪也同样有自己的破解能力,这就是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无需额外增加控制部件,通过复用电驱动总成,实现动力电池串联分包拓扑,并首创电驱多维空间控制技术,在动力电池内部激励产生高频交变电流;电芯在高频交变电流下,利用自身内阻快速产热,实现电芯快速升温的目的;同时,比亚迪构建动力电池、电驱动总成以及热泵系统深度融合的一体式解决方案。在电池自加热基础上,使用高效热泵系统,吸收电驱余热,进一步给电池加热,实现能量高效利用的同时,提升电池温升速率。相比传统方案,电池加热速率提升230%以上。
比亚迪的这些创新技术,直指充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为例,何为全场景?就是将用户低温环境用车场景立体化,以用户需求为根本,在充电、行车、驻车中全方位满足用户低温环境中的用车需求。比如,在电池温度-20℃时,搭载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的腾势N7相比未搭载自加热方案的车型,低SOC满充时间缩短28%;相比其他车型低SOC满充时间缩短1小时以上,大幅降低充电时间。
差异化已经转化为竞争优势
如果仔细分析比亚迪的五大全球首创充电技术,就会发现,这些充电技术不仅在行业中领先,而且与其他企业相比,已经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差异化破解的正是同质化的卷。目前很多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一项最有代表性的行动就是,自己执着地为800V高压车型进行超充桩的建设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池技术和整车能耗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上限拓展,由300-400km提升至700km甚至1000km,相应配置的电池电量也由50kWh向150kWh以上迈进。目前,国内市场上现存的公共充电设施均按照2015版充电国标设计,最大充电电流为250A的标准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为满足用户缩短电动车充电时间、提升充电速率需求,新能源车企推出了不同的充电解决方案。
其中一类就是自建桩超充方案,通过企业自建超充桩提升充电电压或者电流。这种技术路线需要匹配车企自建的“超充桩”才能实现最大功率充电,而自建超充桩覆盖面有限,且建设周期较长,相较于车企自建桩最大仅万级的规模,公共充电桩百万级网络有着车企难以跨越的规模鸿沟。
不过,选择自建桩超充方案的车企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将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这样做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不是一个好选择。
相比较而言,比亚迪的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则充分利用庞大的公共快充桩生态,以“升流”方案,提升公共桩大功率快充效率。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不依赖自建超充桩,并适配国内公共快充桩,无需改变硬件,车辆同时插两把充电枪,可大幅提升充电电流,使得整车突破公共快充桩国标最大250A的电流限制,最高可实现充电电流翻倍至500A;结合国内主流的80-120kW公共快充桩生态,通过双枪超充技术可实现充电功率翻倍。
这种差异化最终转化为比亚迪的竞争优势。目前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比亚迪实现了对现有充电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满足了最广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充电需求,最终体现在销量上,自然是遥遥领先。
给自己再添加一条技术护城河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最善于的就是学习借鉴,乃至于后期的赶超,但其实,真正能引领发展潮流的一定是原创者。
目前,在全球取得公认的新能源汽车领跑地位的车企不多,比亚迪和特斯拉是其中两家。他们的技术创新不仅得到了广泛认可,且形成了自己的强大技术护城河,其他竞争对手只能模仿跟随,实现赶超的难度极大。
比亚迪在造车领域筑就了自己庞大的技术鱼池,力争让里面的每一条“鱼”都与其他车企池子里的不一样,且难以直接引进。而就比亚迪目前拥有的五大全球首创充电技术来看,同样已经形成一条新的技术护城河。
这五项充电技术,如果其他车企只掌握其中的1-2项,最终反映在产品上会形成极大的差距,存在技术短板甚至产品缺陷,影响的是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有自己甚至新能源汽车的口碑。
为什么比亚迪可以具备五项全能技术?根本原因在于比亚迪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真正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的汽车企业,对电池的理解绝非一般企业可比,这种长年累月积淀的技术底蕴,超越难度极大。
最难能可贵的是,比亚迪一直坚持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和产品持续迭代。以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为例,仅此一项技术就历经了长达5年的研发。
所以,比亚迪在充电领域,看似很低调,但其实已经为自己再添一条技术护城河。
没有谁天生就是王者,只有坚守初心,去带动所有的参与者一起奔跑,才能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比亚迪的充电技术体系,兼容了新旧充电标准,对用户和友商,同样善意友好。
每一项改善用户体验、打消使用顾虑的技术创新,都将有力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向前。